過去的呈現-空幻建築:永恆的烏托邦?

"The Presence of the Past": Visionary Architecture, the Eternal Utopia?

摘要

談及建築,人們想到的總是現實生活中的建築物,那些實際存有的空間。然而,偉大的建築從醞釀到實踐的歷程是漫長的,而背後的理論思維往往對於其價值占有決定性的關鍵。在西洋建築史中,有諸多「紙上建築」深具意義,卻由於未能實踐以致漸遭人淡忘。本研究旨在回溯紙上建築的源流:十八世紀末法國的「空幻建築」,探究其思潮背景與建築特徵,並深入評析紙上建築師的鼻祖,部雷所創作的「牛頓紀念堂設計案」。末段則延伸探討近現代建築中的空幻建築表現,以庫哈斯的數件作品為討論核心,試從中找尋其在建築思維與表現上,與十八世紀空幻建築間的異同與關聯性。並藉由至今已然實踐的空幻建築方案,揭示當中的矛盾性與價值意義所在。

 

關鍵詞:空幻建築象徵性幾何學部雷庫哈斯矛盾性

Keywords: Bigness; Contradiction; Etienne-Louis Boullee; Rem Koolhaas; Symbolic Geometry; Visionary Architecture


年份 YEAR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2015


類型 TYPE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西洋建築史與理論;研究論文History and Theory of Western Architecture; Research Article


指導 SUPERVISOR          

盧永毅 / 同濟大學建築系專任教授

Prof Lu Yongyi / Professor, Tongji University CAUP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